践行全球安全倡议有哪些突出进展

  全球安全倡议源于中国、面向世界,以时代需求为导向,汇聚国际共识与合力,日益成为世界消弭安全赤字、破解安全难题的有效方案和路径。全球安全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国际社会各方携手践行倡议,取得一系列突出进展,集中表现在4大方面。

  图为2023年9月28日,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联南苏团)在其超级营地举行授勋仪式,向中国第九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700名维和官兵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以表彰他们在执行维和任务期间的卓越表现和为南苏丹和平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新华社发 赵建毅/摄

  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全球安全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承载着世界人民对两次世界大战惨痛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凝结了人类实现集体安全、永久和平的制度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对抗和不公,不是因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过时了,而恰恰是由于这些宗旨和原则未能得到有效履行。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与联合国等多边机构领导人深入沟通,持续阐释全球安全倡议核心理念,坚定支持联合国为应对和平安全挑战发挥更大作用。

  在中方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举行题为“加强对话合作,维护共同安全”公开会和“共同发展促进持久和平”的公开辩论会,推动各方从更深更广视角看待安全问题。积极参与“我们的共同议程”报告关于制定“新和平纲领”等政策文件的工作,对联合国2024年举办的未来峰会给予大力支持并深入参与磋商,推动各方达成“未来契约”,发出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团结合作、共促和平安全的有力信号。

  作为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会费国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中国支持联合国为预防战争冲突、建设和平架构、推动战后重建所作的努力,自2022年以来先后向南苏丹、黎巴嫩、刚果(金)、马里等维和任务区和联合国总部派遣维和部队、维和参谋军官和军事观察员,并向塞浦路斯、苏丹、中非等地派出维和警察执行任务。中国政府还支持联合国大会和各相关委员会、安理会、相关机构等全球性政府间多边机构凝聚安全共识、促进世界和平。

  以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维护世界格局稳定。面对近年来个别国家挑动大国战略竞争、煽动阵营对抗,中国强调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上承担特殊重要责任,明确反对大国竞争对抗,积极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

  促进中俄全方位战略协作,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俄超越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联盟,探索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邻大国正确相处之道。俄方多次赞赏并支持全球安全倡议,两国元首共同签署的联合声明强调,双方决心继续在地区和全球安全事务中密切协作,共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

  增进中欧战略互信,共同抵制阵营对抗逆流。中国始终认为欧洲是多极世界的重要一极,支持欧洲一体化和欧盟战略自主。自全球安全倡议提出以来,中欧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重申“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维护全球粮食和能源安全、开展人道主义援助、应对中东局势等方面达成诸多共识。

  推动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面对美国以“战略竞争”为框架定义中美关系,中国始终强调大国竞争不应是时代的底色,“新冷战”打不得也打不赢,对华遏制不明智不可取更不会得逞。双方应探索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中方致力于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中方也以实际行动反对美方无理打压,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积极推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当前,地区热点和局部冲突频发,成为祸乱全球安全的顽症痼疾。探寻国家间分歧和争端解决之道,是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使命。全球安全倡议主张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倡导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纷止争,致力实现普遍安全、共同安全,为推动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热点问题妥善解决而努力。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中国秉持客观公正原则,积极劝和促谈,探寻标本兼治的解决方案。习近平总书记与俄、德、法、欧盟、美等多方领导人通话或会晤,就局势演变广泛交换意见,呼吁推动危机早日和平解决。2024年9月,中国同巴西一道,会同部分“全球南方”国家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为推动危机政治解决营造氛围、积累条件。形势发展证明,中国的主张客观、公正、理性、务实,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中国提出并推动落实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5点倡议,倡导相互尊重,坚持公平正义,实现核不扩散,共建集体安全,加快发展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中东安全新架构。2023年3月,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和解,两国宣布恢复外交关系,在中东掀起“和解潮”。针对巴以新一轮冲突,推动安理会通过首份加沙停火决议,促成巴勒斯坦各派别举行和解对话并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向加沙提供多批人道主义援助,并继续为全面、公正、持久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而不懈努力。

  中国还积极斡旋其他地区热点,促成缅甸冲突相关方进行多轮和谈,支持阿富汗包容建政、和平重建,坚决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持续推动伊核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在全球安全倡议框架下加强中非政策和理念对接、开展安全领域合作,支持非洲应对安全挑战。

  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威胁。全球安全倡议高度重视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强调面对多样化的安全威胁,需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推进全球安全治理。

  近年来,相关国家及军事集团持续提升核武器在国家或集体安全政策中的作用,强化“核共享”与“延伸威慑”安排,升级更新核武器,导致核军备竞赛与核冲突风险大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在全球安全倡议指引下,中国积极推动相关方落实2022年1月五核国领导人发表的《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呼吁核武器国家谈判缔结“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2024年,中国作为五核国机制协调员,先后主持召开五核国工作层会议和五核国核政策会议,维护“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的共识。

  在应对恐怖主义、信息、生物、外空、人工智能、公共卫生、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国与相关方持续深化合作。2023年6月,首次中国—巴基斯坦—伊朗三方反恐安全磋商成功举办,这是中巴伊三方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促进地区安全稳定的成功实践。中国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推动完善人工智能以及深海、极地、外空等新疆域治理规则。积极开展打击跨境网赌电诈、毒品贩卖、人口贩运、恐怖主义、网络犯罪、武器走私等跨境犯罪活动,特别是开展中泰缅老四国警方合作打击赌诈集团专项联合行动、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工作等,确保地区公共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为动荡世界注入宝贵稳定性——深入学习全球安全倡议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

  (策划:盛玮 审核:李艳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