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安徽铜陵德上高速公路发生了一起事故: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碰撞后爆燃,车内3人身亡。此次事故,距离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正式发布,仅时隔一年。
目前车祸原因尚无最终官方结论,但流量之下,什么才是消费者的核心利益?需要所有企业认真考虑。

价值体系的再思考。事故曝出后,港股“小米集团”在此前基础上,又连跌两日,蒸发超1300亿港元。
3月31日,小米宣布425亿港元的配售计划已于27日完成。仅用三天,这个港股历史上规模第三大闪电配售项目、小米上市以来最大规模融资纪录,便已经完成。但截至4月2日收盘,参与配售的新股东已经浮亏16.3%。
这个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正直面投资者对安全的极度敏感。在消费者更具有话语权的市场中,价值体系的塑造一定是围绕人的核心利益而构建的。
流量与安全的再平衡。在2018年登陆港股之初,雷军在公开信中说: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多年发展之后,小米终于入局实业,建厂造车。作为一个有着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小米用极致性价比将流量转化为销量,赢得了年轻人的尊敬,形成新的销售模式,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也看到了“粉丝”经济的力量,纷纷拥抱互联网。
但在宣传中,企业往往将最好的功能进行极致宣传,比如“智驾平权”“零接管”,却忽视用户教育。将高配车型的体验,无差别推销给每一个使用者,在对成交量的极致追求下,却忽视了潜在风险。安全事件可能瞬间击穿流量构建的市场信心。
人工智能与人的再融合。不可否认,世界已经在步入人工智能时代,技术正在成为最强大辅助工具。在此次事故中,讨论最多的话题也是“智能驾驶”。但其实,该技术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辅助驾驶”,人机协同在当今发展阶段仍有很强的必要性,人工智能与人还需要进一步再融合。当然,以更准确的表述,让用户明确系统能力的边界,绷紧脑袋中的那根“弦儿”,才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大众新闻记者 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