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规定女性20岁、男性22岁才能结婚的原因主要涉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
生理和心理健康:达到法定婚龄的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相对成熟,能够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女性在20岁以后,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全身骨质化过程也基本完成,具备生育所需的生理条件。男性虽然生殖功能发育较晚,但22岁已接近成熟,能够确保精子的质量和数量,降低胎儿畸形的风险。
社会因素
计划生育:1980年修改婚姻法时,考虑到适当提高法定婚龄有利于广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学习,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这一规定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接受度:法定婚龄的设定也考虑到了当时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接受能力。这一年龄限制在当时被认为是合理的,并且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其他考虑
优生优育:法定婚龄的设定有助于避免近亲结婚带来的基因变异问题,从而提高后代的健康水平。
国家发展:通过设定法定婚龄,鼓励晚婚晚育,有利于年轻人更好地完成学业和职业发展,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规定女性20岁、男性22岁才能结婚,是为了确保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同时考虑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