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叩九拜”是我国古代具有崇高敬意的跪拜大礼。仅从数字来看,有人以为会很繁缛。其中的“三叩“较好理解,而“九拜”真是拜九次吗?
所谓“三叩九拜”是关于古代大礼的通常说法。古代行礼确有“九拜”之说。按照《周礼》的解释:“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先看稽首。这是最古老、最隆重的跪拜礼节,据《尚书舜典》记载:治水的大禹就行过此礼。稽首是跪下之后,两手着地,叩头至地,并停留一段时间。古代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以及拜天地、拜祖先都用这种跪拜大礼;顿首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也称为“叩头”。其形式如同稽首,只是头触地后不在地面停留。后来引申为书信语的开头或结尾,其意思如同现代书信语的“祝好”、“致敬”、“致谢”等;空首也称“拜手”,其动作要领是身体呈跪姿,两手拱合,俯头至手和心持平,头停空中而不叩头至地,是尊长者对“稽首”的答礼。隋唐之后,座椅板凳逐渐普及,人们不再“席地而坐”,“空首”转为躬身示礼。
以上三种礼节即“三叩首”,此为正拜,又叫“大拜”,皆属“吉事之拜”的范围。而“振动”、“吉拜”、“凶拜”则称小拜,为“凶事之拜”。
振动:此为丧礼相见中最重跪拜之礼。振动不仅要“顿首”,还要双手相击,哭天喊地,浑身战栗,涕泗交流,表现得越悲痛越算心诚礼重。吉拜:古代有守丧三年的礼俗,三年期后和丧家相见要行“吉拜”礼礼。其动作要领是先拜手,“空首”拜,然后再行“顿首”拜。凶拜:是丧家在三年居丧期内答拜宾客的礼节。先“顿首”拜,然后“空首”拜,以表示悲痛和感谢之意。奇拜:奇为单数,即拜一次算事。褒拜:即拜的次数在两次或更多。需要说明的是,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数,不是独立的跪拜形式,体现跪拜的隆重或严肃程度,常常视跪拜对象和场合的需要而定。肃拜:是表示恭敬的见面礼节,是俯身拱身行礼,并不下跪。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作揖。这种礼节一是适用女性,不仅有利于孕妇,还可以防止弄脏衣服。二是作为军礼。军人身披甲胄,军务繁忙,不便跪拜,所以用此肃拜。古人在书信中常用“肃启”、“谨肃”等词,即从“肃拜”引申而来。
以上可以看出“三叩九拜”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九拜”包含了古代全部的重要拜礼,任何人、任何场合、对任何对象用不到、也不可能拜九次,不仅跪拜时的名称不同,其动作要领也与“九”字无关,更不会全部用到以上“九拜”大礼,因为这里面既有“吉拜”又有“凶拜”,还有女人、军人专用之拜,所以“九拜”不是九次之拜,没有想象中那样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