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观什么意思(冷眼旁观:何以对人如此重要)


▲冷眼旁观求新义,助力人间解烦忧


由于每个人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就不尽相同。同样,对中国定式语言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查阅词典时,一句成语的解释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就是冷眼旁观。


1、对冷眼旁观的辨析


何为冷眼旁观?所谓冷眼旁观,就是用冷静的眼光居旁观察。这句成语出自朱熹《答黄直卿》:“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他所表达的意思就是,用冷静的眼光从旁边观看,这个人的手脚都裸露在外,很是可笑啊!很显然,冷眼旁观这句成语所描述的是人的一种行为,并无褒贬之义。


然而,在中国的辞书中和网络里,对冷眼旁观的解释,却给予了贬义或歧义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这样的:冷眼旁观,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多指可以参加而不愿参加)。这个解释,有三点可商榷之处:一是冷眼就是冷静的意思,而决没有冷淡的意思;二是冷静是一种行为状态,而并非带有倾向性的态度;三是括号中所做引申,与冷眼旁观的本义不着边际。冷眼旁观与参加不参加某种活动毫无关联。


2对冷眼旁观的新解


冷眼旁观,既然是在客观描述人的一种行为,并无褒贬之义,那么,它对人是有正向作用,还是负向作用呢?很显然,是有正向作用的。这种正向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冷眼旁观可以避免头脑发热。从旁观者的角度,站在事件之外,观察人或事,无论与自己有关与否,都不会贸然介入。而是冷静观察,静观其变。这个时候的旁观者,头脑是清晰的、冷静的、理智的。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头脑一旦发热,就会失去理智,做出错误的判断,出现失误的决策,造成或大或小的损失。人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头脑发热时,如果用冷水浇头,立即就可以把温度降下来。


同样道理,面对复杂的形势,面对强大的压力,需要你去应对的时候,是心情焦躁,急切处理呢?还是不急不躁,冷静处理呢?显然,正确的做法是后者。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忙中出错”、“稳中成事”。


身处战场上的指挥官,既要遇到转瞬即逝的战机,又要遇到花样翻新的陷阱。如何准确识别和机智把握,考验着指挥员的综合素质和决策能力。面对纷繁复杂而又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指挥员需要保持冷静心态,分清战机,还是陷阱,进而做出正确的抉择。


其次,冷眼旁观可以看清是非曲直。中国人常讲:“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是说人处于事件当中,往往容易受到迷惑,分不清事情的虚实原委;只有旁观者才能看清楚事情的是非曲直,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


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中有一句名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说,庐山峰峦叠嶂、丘壑纵横,游人身处其中某个位置,很难看清它的真实全貌。在这里,他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了“当事者迷”的深刻道理。


如果发生“当事者迷”的情况,就要用“旁观者清”的方法来化解。跳出事件、突出重围,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事件,就会有新的理解和体验。身居最高点,就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清事件的全貌;多角度观察,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透视事件的原委


再次,冷眼旁观可以做到客观公正。冷眼旁观表明你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观察人或事的发展变化,往往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在许多扑朔迷离的案件中,寻找目击证人,是办案人员必做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就是目击证人,只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看到的真实情况说给办案人员听,就会对案件侦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说明目击证人作为第三者,对犯罪现场描述得越清晰、对犯罪嫌疑人看得越真切,对案件侦破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就越表明目击证人立场的客观性和态度的公正性。


中国作为第三方,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国际重大事件,往往能够客观公正地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提出自己的稳妥解决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众所周知,对待俄乌冲突,我们就秉持了客观公正的立场。通过自己的冷眼旁观,认清了冲突爆发的原委和脉络,从降温和平息冲突的角度,进行劝和促谈,希望双方尽快停战,迅速回到谈判桌上来。


最后,冷眼旁观可以使人永不自满。通过冷眼旁观,既可清晰地看到周边的变化,也可看到远方的变化;既可发现自身的差距,又可激发变革的意愿。毛泽东就主张,中国人要“冷眼向洋看世界”,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与人家的差距,向先进学习,永不止步。


然而,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前半叶,世界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我们却浑然不知。总以为自己是泱泱大国,处于世界中心的位置,而别国就是“撮尔小国”,不值一提。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兴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迅速强大起来,并开始了对外扩张的步伐。他们发现遥远的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开始觊觎中国的财富和资源。1793年和1816年,英国曾两次派特使来华,欲开辟通商口岸,被清朝皇帝予以拒绝。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王第二道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为防止外国势力与国内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清王朝实行了严厉的“闭关政策”。这种政策不仅切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而且严重束缚了中国人的眼界,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正是在自我称大、闭关锁国的形势下,中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内外危机越来越紧迫。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冷眼向洋看世界”的人,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学习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


经过百年的变革,中国已经变得日益强大。但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时刻盯紧先进国家的创新突破。绝不能盲目地骄傲自满,以为自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可以头脑发热、高调示人。越是在这种时候,越需要头脑冷静、踏实做事。


3、冷眼旁观的深刻启示


首先,冷眼旁观,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观察问题的全新视角。旁观者的视角,既不受客观环境的干扰,也不受主观意识的左右。可以居高临下观察,也可自下而上观察;可以用眼睛做直接观察,也可用仪器做间接观察。从而做到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了解和透视人或事。


其次,冷眼旁观,能教给我们一个待人处事的简单道理。这就是,冷眼旁观,既能引导人们做到洁身自好,保护自身,又能避免卷入不必要的的纷争,惹来说不清道不明的麻烦。


再次,冷眼旁观,能帮我们找到一个化解烦躁的有效方法。当下的国际社会乱象丛生、当下的国人烦躁增多。情绪烦躁,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冷眼旁观,可以使我们冷静下来,从烦躁的情绪当中解脱出来,回归理性的正常轨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