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岁:就是以从妈妈身体里出来计。
虚岁:就是以从爸爸身体里出来计。
但是从爸爸身体出来时,仍缺少部分元素,有点虚,所以叫虚岁。
最准确地算法应该是,从入宫开始计时,入宫到出宫这段时间计为虚岁。因为从爸爸身体里出来,成为受精卵,再到最终入宫,还需长达一周的时间。
以虚岁计龄更准确,比如将一粒种子埋入地里后,第一次浇水,从此就得开始关注它的成长的过程,当然不能按照发芽出苗来计算了。如果从种子最初的授粉成功开始计生命,这可能就有些不合理和牵强了。
但是从现在大部分国家的法律来看,从入宫到出宫的这虚一岁的时间是不受法律保护的,随时可以干掉你,所以称之为虚也有道理。
古人是以出生为生命起点,现代科学观念以受孕为生命起点,所以以虚岁纪年龄更符合现代科学标准。并且还有着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虚岁这一计法,实则是对生命的尊重。按虚岁计算年龄也是对母亲辛苦苦“怀胎十月”的铭记。
虚岁是中国古代的记龄方式(当时没有虚岁这种叫法),全世界也只有中国人有虚岁这个说法,在民间延用至今。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大于周岁,因此被称为虚岁。直到近现代公历的传入,中国人才开始有了周岁一说,并渐渐地都以周岁来为自己年龄的标准。
在古代中国,男子到十五岁就要劳作种田,服兵役和劳役,交赋税等;女子十四岁便要嫁人生育,坊纱织布等。后来统治者们为了多收税,就发明了虚岁。所以生下来就算一岁,然后逢年增加一岁。古代官府为了节省自己的工作时间,一年让全国老百姓就报一次户口,也不管人家生日是几何,上来就报1岁,很多接近造籍日出生的宝宝最倒霉,还有那些虚两岁的,很早就要开始纳税,出苦力,服兵役了。
以虚岁来计算,极端的例子就是生于除夕(年三十)的婴儿,出生那天是一岁,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就变成两岁,所以这种人的虚岁往往比实际年龄大两岁。
虚岁的出现实际上是为了强化国家对社会的控制。从秦始皇十六年(前231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颁布《户籍法》之前,官府的户籍和档案只记载民众的生年,不记出生的月和日。
中国古代使用的农历历法(实为阴阳历,非阴历),每月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但结合以参考太阳位置来计算的年,会因调整时间误差而存在闰月的情况。但古人并不会因此在同一年过两次生辰。此外古代历法还会因改朝换代、新帝登基等特殊情况在计日方面有所调整,因此“重年不重日”是虚岁算法的最大特点。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人不重视生日的另一个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