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平4月26日消息(记者罗晓英)在南平浦城,一门古老的艺术——浦城剪纸,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指尖绽放,展现出千年文明的璀璨光辉。呆萌有趣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的伟人剪影、婀娜多姿的美人图……在浦城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冬梅的巧手下,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幻化出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剪纸作品。近日,记者走进浦城县非遗文创中心,近距离感受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浦城剪纸(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千年文脉:字画交融的文化基因
浦城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可追溯至西晋时期,随着中原士族的南迁,北方的剪纸手艺与浦城当地文化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兼具南北风格的艺术特色。历经唐、宋的长足发展,元、明的兴盛繁荣,至清代,浦城剪纸的艺术水平与使用范围均达到了鼎盛。这项技艺不仅深深影响了浦城百姓的生产生活,更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浦城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冬梅向记者介绍其代表作《丹桂情深》(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谈及浦城剪纸的独特之处,周冬梅认真介绍道:“浦城剪纸以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以字组画而著称,它巧妙地将文字与图案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她所创作的《丹桂情深》,便是浦城剪纸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这幅作品以剪纸艺术展现了浦城“千年九龙桂”的神采,桂花树下,牧童乘牛吹笛,生动活泼,仿佛能穿越时空,让人感受到那份来自千年前的桂香与童趣。而她的另一幅“福”字剪纸作品,则是将喜鹊立于“福”字之中,寓意“福喜双全”,令人赞叹不已。
从西晋时期的文化交融,到新时代非遗传承人周冬梅以“剪花嫂”团队推动的全球传播,浦城剪纸这项民间艺术正以文化自信为底色,书写着传统技艺与现代文明对话的崭新篇章。

浦城剪纸作品《福建百福图》部分作品(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传承与创新:浦城剪纸的活力之源
浦城剪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更彰显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创造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也曾一度面临失传的危机。
为了抢救和传承这一民间艺术瑰宝,浦城县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当地成立了民间剪纸协会,遍访各村剪纸艺人,建立民间艺人档案,收集整理传统剪纸纹样,为浦城剪纸的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浦城县还注重将剪纸艺术融入现代教育,通过在学校开设剪纸课程,编写《中小学剪纸教学教材——浦城剪纸》,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参与文化传承活动。此外,全县19个乡镇(街道)也相继开设了课外兴趣剪纸课,邀请剪纸艺人授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民间剪纸艺人。

周冬梅现场教学浦城剪纸(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作为浦城剪纸的传承人,周冬梅不仅致力于传统技艺的传承,更勇于探索剪纸艺术的创新之路。她带领团队着力打造“剪花嫂”“剪艺”品牌,将现代设计元素融入剪纸艺术中,开发出了一系列深受市场青睐的非遗文创衍生产品。从丝巾、背包到瓷器、水杯,浦城剪纸以全新的面貌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她还积极探索剪纸技艺与企业文化设计、民宿文化植入、产品包装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持续拓展“剪纸+”业务,为浦城剪纸的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浦城剪纸(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文化绽放:浦城剪纸的多元展现
浦城剪纸的魅力,不仅局限于国内,更走向了世界。近年来,周冬梅带着她的剪纸作品多次走出国门,在法国巴黎、日本冲绳等地展示浦城剪纸的中国式浪漫。她的作品不仅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的目光,更成为了传承两国友好情谊的桥梁。
“我们每次出访,都会结合当地元素进行创作。”周冬梅介绍道,“比如,在法国巴黎,我们就创作了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创意剪纸作品,让国际友人和海外侨胞共同感受浦城剪纸的独特魅力。”2024年7月,在巴黎举办的“清新福建”文旅推介会上,周冬梅的剪纸作品大放异彩,成为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国际友谊的重要使者。

游客被浦城剪纸作品吸引(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一纸一剪刀,显指尖乾坤。浦城剪纸,在传承中坚守文化之根,在创新中绽放时代之花,在国际传播中架起友谊之桥。
“我们希望通过剪纸艺术,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同时,我们也愿意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与互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周冬梅如是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