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双双
4月7日,重庆春光明媚,引得不少市民拿出手机记录蓝天白云与身边随处可见的繁花,此时大渡口区文化馆内,同样有着一群热爱摄影的人,他们聚在一起学习、讨论,如何用光影讲述精彩故事。

当天下午,纪实摄影名家徐京星做客“巴渝文艺大讲坛”,以“用生动精彩的重庆影像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分享纪实摄影从选题、传播到参评入展的全流程“通关秘籍”,让来自全市的百名摄影从业者和爱好者直呼“收获满满”。
作为中国新闻摄影界的知名人物,徐京星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纪实摄影教科书。30余年深耕新闻一线,徐京星累计发表摄影作品1.2万余张,审核编发照片超400万张,足迹遍及重大新闻现场与突发事件一线,用镜头定格时代印记。他是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也曾三度获中国摄影金像奖,十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讲座中,徐京星结合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审经验,从创作实务与经验分享两大维度展开深度解读。“纪实摄影的真实性原则,是作品生命力的保证。”他以重庆入展作品为例,对纪实摄影参评全流程进行了详细解析,强调题材需兼具时代价值与地域特色,既要把握“重庆影像”的内涵外延,更要在单幅作品的瞬间捕捉、组照的叙事逻辑、长期项目的脉络梳理中体现专业水准。
谈及参赛心态,徐京星分享了自己从参赛者到国展评委的体悟。在他看来,参展只是检验作品的试金石,创作者需要在选题上吃透时代命题,在表达上扎根生活现场,拍出既有思想深度又能引发情感共鸣的片子。
镜头不仅是记录工具,更是传递温度的桥梁。徐京星表示,重庆山水之城的立体地形、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及蓬勃发展的新时代面貌,是重庆本土创作者独一无二的创作富矿,关键是要找到“小切口”展现“大主题”,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让重庆故事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本次活动由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重庆市摄影家协会、重庆市新闻摄影学会指导,大渡口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主办,大渡口区文化馆、大渡口区美术馆承办。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原稿点击:“小切口”展现“大主题”!徐京星来渝讲纪实摄影“通关秘籍”-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