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崇和
人的记忆常常莫名其妙,很多重要的事情忘记了,一些无关痛痒的东西却留了下来,挥之不去。
春天来了,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这是小时候看电影《闪闪的红星》留下的记忆。《闪闪的红星》是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所能看到的仅有的几部电影之一,那时候是在十里八村轮着放映的,我们也就跟着放映队从这村到那村,看了一遍又一遍,对电影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还有台词都了然于胸,电影的主角红孩儿潘冬子自然就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偶像。可以说,那时候的潘冬子比今天的哪吒不知还要火上多少倍。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这部电影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影子,但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却不乏可圈可点之处,起码还有人情味儿,这人情味就体现在《映山红》这首歌里面。
自己小时候当然也不乏革命意志和战斗精神,但由于体质较弱,红星照我去战斗这样的事是做不来的,所以对于潘冬子只有仰望和羡慕的份,模仿不来也学不来。不过对《映山红》这首歌却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怎么说呢?就像老老实实待在教室里,突然听到了放学铃声,自己背起书包一个高儿蹦了出去,顿时,世界宽广了,天地自由了。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也是被冬天的风雪封闭禁锢在教室里吧,春风就是它们的放学铃,春风一吹,花儿们便一溜烟似的这坡那岭地疯起来。这首歌带给人的是一份渴望和一份期盼。
从此,心中便有了一片映山红,也总希望能有机会亲眼看一看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
老家的山上也有映山红,不过数量极少。小时候因为要经常到山上刨药材,所以对山里面的情况很熟悉,什么地方有什么树什么花儿都了如指掌。记得只是在南边山上的背阴处,有那么四五株,看上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奇怪的是,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这些映山红却还是老样子,没有多也没有少,没有长高也没有变老,时间在它们身上仿佛凝固了停止了。映山红是长生不老的吗?还是已经换了几茬几代?可以确定的是,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变老了。
我的老家是苹果产区,春天苹果花开的时候,也是满山满谷的一片素净雪白。苹果花是白色的,白色让人宁静,不像红色那样热烈奔放。而且,小时候还处于饿肚皮的年代,看见什么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看到苹果花想到的当然就是苹果,恨不能苹果花一开,苹果马上就能摘下来,根本没有什么心思和心情去欣赏和抒情。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爱美是一种奢侈的不良行为,是会败家的。
后来自己去了许许多多地方,也看到过各式各样的花山花海,但和心里的那片映山红却怎么也合不上拍。我曾经在北京待过四年,那时候北京平谷的桃花很有名,为了看这里的桃花,我连续两年利用周末的时间三赴平谷,前两次去都是花期未到,第三次去的时候却是花期已过,只剩下零零星星的花朵还坚持着挂在枝头。看来我和平谷的桃花是无缘的了,不过想想也没什么可遗憾的,像这样刻意地去看花寻春,即便赶上了看到了,一切也都在意料之中,不会有什么意外之喜。春天是寻不来的,她应该是在不经意间突然闯入你的眼帘,“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只在一回首间,春天就来了,花儿就开了,这样的春天才是美的,这样的花儿才会让人惊喜。
去年春末夏初,我无意中去了趟大理,大理苍山的杜鹃花天下闻名,杜鹃花和映山红虽然在植物学上还略有分别,但在普通百姓眼里,两者就是同一种花。既然来了,总要去看一看,虽然心里也隐隐知道可能花期已过,此行可能空手而归,但还是心存侥幸,万一被自己撞上了呢?到了山顶,果然已是百花凋残,但眼前一排一排层层叠叠的杜鹃树丛,仍让人心头一震,能够想象得出,在百花竞放的时候,会是何等壮观的景象。此时,山上忽然风雨交加,人很快被浇成了落汤鸡,冻得瑟瑟发抖,反过头来看那些杜鹃花树,却是一副久经风雨的模样,在狂风吹动下枝叶乱舞,竟让人感到有一丝盈盈笑意。就在这一刻,我的心中突然涌起一股久违了的渴盼和冲动,耳边仿佛又传来《映山红》那熟悉的歌声,“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我好像看到那些凋落的映山红又一朵朵重新挂上了枝头,她们在风雨中摇摆着盛开着延展着,漫山遍野,无边无际。
下得山来,心中无比踏实。不由得想起王阳明先生关于看花的典故,“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原也不在我的心外,不论自己能不能看得到,也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夜半三更,她都一直在那里盛开着。只要心里还有这片映山红,希望就在,梦想就在,春天就在。
《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看了,许多小时候看过的人现在恐怕也羞于提及。但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始终认为《映山红》是我此生听到的最美的歌之一,每当想起或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心中就会充满温暖和力量。
上一篇:天籁之音几人闻?——《庄子》解读之二
壹点号北冥那条鱼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