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4月13日,主题为“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的日本大阪·关西世博会(以下简称“大阪世博会”)开幕。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携“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月壤样本、“蛟龙号”体验舱等顶尖科技成果亮相,并通过大量互动装置和数字化科技、AI

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4月13日正式开园。作为本届世博会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中国馆也同日惊艳亮相。中国馆有哪些亮点?向世界展现了哪些中国元素?传递了怎样的文化内涵?让我们跟着新华社记者岳晨星的镜头去中国馆看看,听听中国工程院院士、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建筑概念设计方案总设计师崔愷的设计揭秘。策划:刘

新华社大阪4月7日电(记者杨光)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将于4月13日开园,记者7日在现场看到,中国馆展陈已基本准备就绪。中国馆共设“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个展区。在“天人合一”展区,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大型多媒体动态影像,将中国传统纹样艺术融入现代设计,让古老的美学智慧焕发新生。

在日本大阪拍摄的世博会中国馆外观,仿佛一座巨大的绵延展开的中华书简。4月13日,2025年大阪世博会正式开园,展览至10月13日结束。 中国馆围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主题 中国馆外立面竹简以金、篆、隶、行、楷5种字体镌刻119句汉字诗词名篇 开馆仪式上演中日友好纪念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