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变革的"浙江窗口期"已经到来

潮新闻客户端 王挺革

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的今天,物流不仅是经济循环的“大动脉”,更是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支点。我国物流行业虽已涌现出顺丰、京东物流等营收超千亿的领军企业,但“小散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核心环节数字化渗透率不足30%,全链路协同能力薄弱,与国际物流巨头相比仍存在效率与韧性差距。

浙江作为经济大省和对外开放前沿,拥有宁波舟山港这一“硬核优势”,物流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也面临物流成本高企的挑战。此次《浙江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的出台,正是浙江从“物流大省”迈“向物流强省”的战略宣言。可以说,物流变革的"浙江窗口期"已经到来。

其深层逻辑在于:通过政企协同构建新型物流生态,既为国家降本增效战略提供地方实践样本,更为中国参与全球供应链治理贡献“浙江智慧”。

企业突围:锻造三大“硬核能力”

企业从以质量为中心,再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今天到了为客户创造价值,经营理念迭代与进阶对物流企业自身能力提出新的要求。物流企业作为降本增效的“主力军”,需从三个维度重构组织能力:

(一)数字穿透力:从“数据孤岛”到“生态重构”

全链路贯通:浙江创运物流通过多式联运平台整合公铁海数据,实现“一单到底”运输,成本降低18%。这种"数据穿透"能力正在成为行业分水岭。

生态化整合:嘉兴圆通试点“云仓网络”,激活中小企业闲置仓储资源,仓储空置率下降23%。这种“点-链-网”协同模式,正在重塑物流资源配置逻辑。

(二)绿色领导力:从“成本负担”到“碳资产运营”

技术革新:氢能重卡、可循环智能集装箱的推广,不仅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更将绿色投入转化为竞争优势。

模式创新:义乌“零碳物流园区”试点,将光伏发电、储能系统与仓储运营深度融合,探索出“绿色价值链”闭环。

(三)全球化能力:从“网络布局”到“规则制定”

系统性变革:现代物流要与供应链管理深度融合,从规模驱动到价值驱动,物产中大化工公司嫁接进口改性材料厂家,与吉利、长城、比亚迪等整车厂合作开发汽车零部件,实现降重增强降本的多重效果。

硬实力突围:在RCEP区域布局“海外仓+无水港”,构建72小时达服务圈。借鉴DHL全球网络经验,通过并购合资快速切入新兴市场。

软实力输出:推动“区块链电子提单”国际互认,联合上海国际仲裁院建立物流争议速裁机制,提升中国在全球物流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政府赋能:构建“三位一体”支持体系

物流竞争本质是制度竞争。浙江需从三个维度构建新型物流治理体系:

(一)制度创新:破除“隐性壁垒”

要素改革:试点物流用地“混合开发+弹性出让”,允许仓储用地兼容数据中心等功能;建立铁路运价“淡旺季动态调节”机制。

数据治理:建立长三角物流数据交易中心,明确数据权属规则,支持企业开发“数字孪生”“智能调度”等应用场景。

监管升级:推行“信用+算法”监管,对网络货运平台实施动态评级;对氢能重卡等新业态建立“沙盒监管”机制。

(二)精准赋能:聚焦“卡脖子”环节

技术攻坚:设立智慧物流专项基金,定向支持自动驾驶干线、区块链提单等关键技术突破。

金融创新:推出“碳效贷”“零碳物流REITs”,试点“碳排放权质押融资”,撬动绿色投资。

国际化培育:建立跨境物流企业“白名单”,提供境外投资保险等一站式服务。

(三)生态构建: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协同”

基础设施:做强宁波舟山港,拓展国际航线与海外仓,构建五大骨干物流廊道。

产业融合:推动物流与制造、商贸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冷链等专业化物流。

人才战略:引进国际职教资源,组建“智慧物流”“碳管理”跨学科团队,培养全球化物流人才。

国际对标:从“跟跑”到“领跑”的进化路径

全球物流标杆企业的经验,为浙江提供五大启示:

(一)网络全球化:构建战略支点

DHL通过并购合作覆盖220个国家,FedEx以孟菲斯枢纽构建“轴辐式”网络。浙江需优化全球物流节点布局,提升枢纽能级。

(二)技术穿透力:重构全链效率

德国DHL用AI优化路线,日本雅玛多应用自动分拣机器人。浙江企业应加大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投入,实现全链条数字化。

(三)生态整合力:主导供应链

马士基通过RFID技术转型供应链服务商,达飞集团构建战略联盟。浙江需培育供应链整合能力,从“运输商”向“链主企业”转型。

(四)价值深耕:专注细分领域

瑞士德迅聚焦高端制造,美国罗宾逊以轻资产模式整合运力。浙江企业应深耕细分领域,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五)人才战略:培育全球视野

DHL物流管理学院资助员工攻读MBA,马士基“供应链领袖计划”培养战略人才。浙江需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浙江行动:开启"物流强省"新纪元

(一)组织能力“新基建”

实施物流企业星级认证,将数字化、绿色化纳入评价体系;建设长三角物流人才港,开设“智慧物流”“碳管理”等跨界学科。

(二)全球网络“四港联动”

推动宁波舟山港与迪拜港、汉堡港数据互联,建立“全球港口链”数字联盟;在杭州、义乌打造“数字自贸走廊”,实现跨境电商“全球直达”。

(三)“物流+”价值创新

物流+制造:支持物流企业参与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打造“微笑曲线”新支点。

物流+科技: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物流科技城”,孵化无人配送、智能仓储等“独角兽”企业。

物流竞争的本质是组织能力的系统性竞争。浙江企业需以“数字穿透、生态整合、规则引”领重塑核心竞争力,政府需以“制度创新、要素配置、国际参与”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当国际经验转化为“浙江解法”,当企业主体成为高质量发展生力军,浙江物流业的“春天”将不仅造福本省,更将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实现“规则突围”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 王挺革 系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