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治丧更省心
✔线上治丧更省钱
✔家属办事更省时
✔业务办理更省事
4月1日起
融合了行业监管
及惠民服务措施的
“沈阳殡仪96144”微信小程序
正式启用

沈阳市启用智慧殡葬服务管理平台
新闻发布会
4月2日召开

市民政局
副局长邹吉东介绍情况
党的二十大以来,沈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紧紧围绕打造“清风殡葬”“惠民殡葬”“智慧殡葬”“绿色殡葬”总体目标,融合行业监管及惠民服务措施,涵盖殡仪馆遗体接运、冷藏、告别、火化和骨灰寄存等业务,自4月1日起启用“沈阳殡仪96144”微信小程序,作为加强沈阳智慧殡葬管理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提升沈阳殡葬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预约治丧更省心。
通过搜索微信小程序“沈阳殡仪96144”,群众可体验“一站式”服务。
第一,自主预约遗体运输车辆,在原有拨打96144电话预约车辆的基础上开通了网上预约的渠道,此外,还可进行火化炉资源占用情况查询、遗体火化时间预约等操作,充分保障逝者家属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第二,掌握从为逝者穿衣到安葬的治丧全流程进度,让逝者家属心中有数,遇事不慌。
第三,提供依法注册登记的公墓、惠民殡仪服务中介机构信息,为群众选择正规的殡葬机构提供正向引导。
第四,市民政局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公共服务,将DeepSeek技术与民政业务深度融合,现已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初步打造了民政AI大数据模型。
其中,在殡葬领域已植入办理流程、政策法规、殡葬补助等问询内容,可以实时解答殡葬服务价格、火化炉使用情况等群众关切的问题,提供24小时精准高效的咨询服务。
二是线上治丧更省钱。
将沈阳市回龙岗殡葬服务中心内遗体接运、冷藏、告别、火化、骨灰寄存等各环节所有殡葬服务项目和收费均在“沈阳殡仪96144”微信小程序进行公示,支持家属自主选择服务项目,在预计收费金额中显示已选项目及价格,实现价格公开透明,解决巧立名目及强制捆绑服务等乱收费问题。
三是家属办事更省时。
按照沈阳地区习俗,从到殡仪馆存放遗体,再到告别火化,家属通常要连续三天去殡仪馆办理治丧手续。现在借助小程序功能,家属可以自助选择出殡日期、告别厅场次、遗体火化时间等殡仪服务项目,智慧平台将自动生成个性化出殡流程,尽可能减少家属到现场办事的频次,将便民举措落到实处。
四是业务办理更省事。
依托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通殡葬领域与公安、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数据端口,以实时信息共享比对功能提升家属办理时效。取消家属提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证等纸质要件,仅以逝者身份证明为唯一要件,自动锁定殡葬服务费用减免身份、适用减免政策及核销减免费用,实现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一键式”减免,办理要件精减比例达到50%,提升一线服务人员为民办事效率30%以上,确保殡葬服务管理精准有效。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细化实化落实举措,确保殡葬服务项目落地见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构建“一张网”,提升智慧殡葬水平。我们聚焦“逝、殡、葬、祭”,在现有的殡葬平台基础上,开通政策介绍、文化推广、出殡预约、安葬指引、开具电子版火化证明等功能,优化微信小程序服务功能,链接线上、线下专业化的殡葬服务资源,实现“指尖殡葬”“阳光殡葬”。
二是搭建“N个场景”,规范殡葬行业发展。研究殡葬行业信用体系指标,提高殡仪服务人员业务素质,推进惠民殡仪服务进社区,推动群众“身后一件事”省心办,积极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持续构建海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多维生态安葬体系,结合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治丧需求,丰富祭奠服务场景,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三是完善殡葬服务体系,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严格规范流程、减少环节、简化手续,逐步实现全市9家殡仪馆主流程统一规范,所有殡葬服务事项可“全程自助办”,推动殡葬领域办理程序、收费标准、设施使用情况的全部公开,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信息化、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和透明。
发布会上还回答了
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问:清明将近,市民政局将重点采取哪些措施为群众提供祭扫服务,请具体介绍一下。
答
市民政局副局长邹吉东:市民政局高度关注群众的祭奠祭扫需求,通过优化服务管理,持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升级服务功能。指导全市46家殡葬服务机构采取建立专线、预约登记、错峰引导、分流处置、延时服务和开通特殊群体绿色通道等举措,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强化人员配备,提供便民服务,竭力满足群众多样化祭扫需求。
沈阳市回龙岗殡葬服务中心通过设立市内便民服务厅,实现让群众续费等事项办理“少跑腿”的目标。便民服务厅地址为沈阳市大东区联合路1号7门,服务时间为8时至16时,服务电话为024-23414930。
二是丰富祭扫方式。指导各殡葬服务机构提供代祭扫、网络祭扫服务,推广鲜花祭扫、踏青遥祭方式,开展清明公祭活动。
市民可以登录沈阳殡葬服务网(www.sybzfww.com)和“沈阳海葬”微信公众号或沈阳各墓园自建网站参与免费网络祭扫,寄托哀思。
3月23日,市民政局联合市文明办、浑南区民政局举办了第三届沈阳市“人文共祭、情满沈城”公祭活动。
3月23日至清明节期间,在市内五区选取30个点位开展了社区公祭,组织市民通过人生微电影、插柳寄爱、清茶礼记、家书朗读、星河共祭等方式缅怀故人,累计服务2000余人次,4万余名网友通过沈阳广播电视台视频号线上参与活动。
此外,清明节期间,沈阳市回龙岗殡葬服务中心“生命礼赞广场”同步建成投入使用,为近万名选择海葬等不保留骨灰方式安葬的逝者家属提供追思纪念场所。
问:我们注意到,今年市民政局启动构建多维生态安葬体系工作,请具体介绍一下。
答
市民政局副局长邹吉东:为深化绿色殡葬实践,鼓励市民选择生态安葬方式,2025年沈阳对户籍逝者推出“清明惠民新政”,进一步降低生态安葬成本,提升服务品质。
一是对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给予补贴。选择此类安葬方式的家庭可享受购墓费用减免1000元。
二是对骨灰长期寄存免除费用。逝者骨灰寄存殡仪馆满20年,可免除全部寄存费用,减轻家庭长期经济负担。
三是全面保障海葬服务。今年,沈阳共计安排骨灰撒海任务5300盒,其中大连方向3000盒,丹东方向150盒,营口方向2150盒,三个方向实现每份骨灰可享丧属3人全程交通、食宿全免费,并可获赠骨灰溶解罐、祭祀用品、保险及专业礼仪服务;活动后每份骨灰还可申领600元家庭补贴。
生态安葬不仅是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更是对生命价值的升华。让逝者归于自然,让生者心怀敬畏,让城市永续发展。
同时,沈阳推行“5+6”费用减免政策(5类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对象享受6个减免项目)。近五年惠及8.1万困难群众,减免费用8510万元,政策覆盖率100%。组织各区、县(市)创新开展“惠民殡仪进社区”活动,评选18家优秀殡仪服务机构通过“沈阳殡仪96144”微信小程序推介给群众,制定2560元标准化服务套餐,对规范全市殡葬服务市场起到了引领作用。
2025年,全市民政系统将持续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落实殡葬改革工作,打造“有温度”的殡葬服务场景,促进沈阳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