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子不高、穿着马甲、面带微笑、手里拎着一大串钥匙,这是记者对哈市香坊区通乡街道热电社区“热心大姐”马艳华的印象。“为居民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这么多年她一直坚持为大家看门护院做好事。”热电社区副书记王权说。
空置房屋漏水了,房主在外地怎么办?独居老人年事已高,出门总忘带钥匙咋办?在马艳华家里有一个不起眼的钥匙串,上面系着三十余把邻居家的钥匙,每一把钥匙都记录着马艳华多年情暖邻里的爱心故事。

几十年如一日做社区“热心大姐”
“马大姐啊,我早上走得急,好像家里的水龙头没关严,你有我家钥匙,替我去看看呗……”4月1日,正在家中吃午饭的马艳华接到邻居小张在单位打来的电话,马艳华赶紧放下筷子,起身熟练地从30多把钥匙中找到小张家钥匙,下楼去小张家看看。显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马大姐名叫马艳华,今年57岁,已经退休。她是个热心人,自从年轻时出嫁到“这片”,街坊邻里都爱和她聊天话家常,所以她一直担任这一片的“委组长”。每天,马艳华都活跃在街道胡同里,熟悉的身影仿佛成了社区的一道独特风景,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马大姐”。
热电社区地处香坊区的城乡接合部,辖区内既有平房也有自建的楼房。在这个社区,有的老人冬季去南方过冬,有的年轻人去南方城市打工或回老家,都放心地将空房托付给她,把家里的钥匙放她家一把,而她也不负所托,认真负责地定时查看,确保房屋安全。即使是半夜谁家有个跑冒滴漏,她也要跑去看看。
“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和左邻右舍都处成了兄弟姐妹,从心底里认定他们就是我的家人,他们信任我,我也愿意帮他们看家护院。”马艳华说。

备用钥匙从一把增加到30余把
日常,只要马艳华出门,手里都会拿着一个大大的钥匙串,上面串着各式各样的钥匙,每把钥匙上都贴了胶布,标注着名字或房号,有的还备注了电话号码……
多年前,社区里的陈大娘开始每年冬天去海南过冬,顺便探望子女。陈大娘平日里热爱养花,家中阳台摆满了各类花卉,可一到冬天要出远门,她就放心不下这些宝贝花草。得知此事后,马艳华主动找到陈大娘,让老人放心把钥匙交给她。此后,每年冬天,马艳华都会定期前往陈大娘家。她熟练地打开房门,仔细检查屋内水电设施,避免发生意外。走到阳台,马艳华会根据花卉的生长习性,为它们浇水、修剪枝叶。在马艳华的精心照料下,即便陈大娘远在海南,家中的花草依旧生机勃勃。陈大娘每次回来,看到满室葱郁,对马艳华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从为陈大娘“保管”的第一把钥匙起,辖区离家的老年人需要看家护院,家里年迈的老人要提醒按时吃药,工作繁忙或者出租房屋的居民水电出现问题都需要马大姐帮忙。
“大姐呀,我家自来水管冻裂了,租户打电话,我在道里半夜过不去了。”“马大姐,这一阵天冷,我怕平房里水管、窗户玻璃冻坏了,你去帮我烧烧炉子吧!”
随着信任的不断累积,马大姐手里的钥匙从最初的一把增加到目前的30余把,寄存钥匙的人群从独居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逐步扩展到双职工家庭、空房家庭等,带着这份责任,马艳华暗下决心为街坊邻居守好门户看好家,因此,邻居们称她为“钥匙大姐”。
“邻居们都信得过我,把备用钥匙放在我这里,我最多的时候保管了几十把钥匙,保管时间最长的有20年。”马艳华告诉记者。

一串钥匙串起邻里心头的牵挂
“原来整天看着马艳华拎着一串钥匙到处跑,以为她是房屋中介看房子的。”今年70岁的孙玉香告诉记者,她有一次看到马艳华冬天穿着拖鞋往一户平房居民家里跑,浑身湿透冒热气,便觉得奇怪。经过打听才得知,这户居民不在家,自来水管冻裂了,她跑去关水闸找人维修。
“马艳华是社区的老居民了,住在这里有三四十年,不但老年人信任她,中青年居民、租房户也喜欢她。”热电社区副书记王权说,这么多年,从第一把钥匙到几十把钥匙,马艳华保管得妥妥的,没有搞错过。从一把钥匙的托付可以看出社区始终蕴含着温度,就看你愿不愿意做那根点燃蜡烛的火柴,马艳华就是那根燃烧自己温暖邻里的火柴。

香坊区通乡街工委书记金英伟说,邻里之情是一步步建立起来的,社区相守望,点滴传亲情,看似一把小小的钥匙,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马艳华做到了,她的爱心行为已经扩大成了邻里之间的互助行为,不仅及时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更在深层次上体现了邻里间深厚的信任与关爱。
龙头新闻·生活报 记者:于海霞;摄影: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