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属公办普高扩招32个班1530人 2025年青岛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招生政策发布!

大众网记者 李霞 曲顺 青岛报道

3月31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招生政策。2025年,青岛市幼儿园、中小学招生工作坚持“总体稳定”的基本原则,持续推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行动计划,全力满足适龄学生入学需求。其中,随着四区、高新区初中毕业生的增加,局属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在2024年基础上增加32个班合计1530人。

第一部分:幼儿园招生

2025年,全市幼儿园普惠性学位供给充足,能够较好地满足幼儿的入园需求。5月9日,各区(市)的招生政策将通过教体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发布,各幼儿园的招生简章也将同步发布。幼儿园小班的报名录取时间原则上安排在6月9日至6月20日。

为致力于优化幼儿园招生服务,积极回应人民群众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今年,将持续推进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完善幼儿园招生网上办理平台

2025年,继续实行招生报名网上办理,“一网通办”平台全部接入“爱山东”APP,支持电子证照自动调取,招生报名全程实现线上操作,进一步提高家长使用的便捷性和满意度。

延续多孩家庭“长幼随学”政策

2024年,青岛市首次推出幼儿园“长幼随学”政策,2000余名幼儿从中受益,切实解决了多孩家庭接送不便的难题。今年这一政策将继续实施,幼儿参加小班统一招生时可以申请安排到同一家庭兄(姐)就读的幼儿园入园;非小班统一招生时段幼儿可以申请转入同一家庭兄弟(姐妹)就读的幼儿园,幼儿园结合学位情况优先接收。

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

积极落实省、市关于幼儿园开设托班的要求,结合幼儿园学位供给情况,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提供全日托服务,进一步满足家庭的托育需求。

第二部分:义务教育招生

受学龄人口排浪式波动影响,2025 年青岛市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相比2024年有所下降,但在校生规模将达到最高峰;初中一年级入学人数比 2024年略有增加。青岛市义务教育招生继续按照“学校划片招生、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的总体要求进行,招生报名继续实行“一网通办”,具体由各区(市)教体局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招生方案将于4月中旬发布。

2025年,青岛市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约为12万,初中一年级入学人数约为11万。总体来看,全市小学入学高峰已经平稳度过,初中入学人数和在校生规模将逐渐增加学位供给总量能够满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但个别热点区域、热点学校入学安置压力依然存在。为切实做好入学保障,青岛市将继续优化招生工作机制,提前谋划,科学布局,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采取的应对措施。

多渠道保障学位供给,满足入学需求。针对学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逐校、逐学区预测入学人数,做好入学安置方案,多种渠道增加学位供给。2025年,通过启用新建学校、对现有学校改扩建和内部挖潜等措施,小学阶段增加学位 5100个,初中阶段增加学位6800个。

优化教育布局规划,办好更多“家门口”好学校。立足城市更新发展与学龄人口排浪式波动趋势,加快建立纵向衔接各学段入学波动周期、横向结合城市更新发展需求的教育设施“双向动态”布局机制:

一是“扩增一批”,即在人口聚集区、重点低效片区以及保障房建设区域,规划建设一批义务教育学校,重点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小学入学需求下降与初中入学需求上升重叠期(2027-2032年),试点相近小学、初中校舍和师资贯通使用。

二是“撤并一批”,即科学有序、积极稳妥撤并一批在校生数量在 100人以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城镇生源缺失学校。

三是“挖潜一批”,即针对老城区和部分中心城区土地开发趋于饱和、学校新建改扩建空间不足的问题,合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采用内部挖潜扩班、借用校舍办学等方式保障学位供给。

四是“提质一批”,即扎实推进新校高位发展、初中强校提质、全域强镇筑基等行动,通过优质学校校长“一长多校”办学、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等措施,将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建功能区、城市更新重点区域、偏远农村区域布局,加快办好一批条件一流、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新优质学校,推动区域教育品质提升。

完善工作机制,保障招生平稳推进。组建市级、区(市)级义务教育招生工作专班,建立专题会议制度,市级建立定期调度工作机制,部门联动推进义务教育招生工作。

小学招生工作

小学招生工作原则上由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详见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招生工作方案。5月-6月,各区(市)、有关学校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开放,进行小学入学信息采集。6月-7月,进行招生入学录取等工作。

初中招生工作

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高新区初中招生工作由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详见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招生工作方案: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以下简称“市内三区”)初中招生工作,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分工各自负责,按照统一进程实施。

局属初中招生计划调整

青岛实验初中:2025年招生计划共 14 个班,其中,9个班面向市内三区招生(以下简称“三区班”),2个班面向市南区中片招生(以下简称“市南中片班”),2个班面向市内三区、崂山区招生(以下简称“四区班”),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实行电脑派位录取:面向全市招收1个足球特色班,招生方式见青岛实验初中发布的招生简章,不再招收足球后备人才,被足球特色班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其他录取环节。三区班、市南中片班、足球特色班在本部就读,四区班在崂山区山东头学校(青岛实验初中崂山分校)集团校办学。三区班、四区班、足球特色班招生工作由市教育局组织,市南中片班招生工作由市南区教体局组织。

青岛三十七中:学校办学地址调整为市北区阳信路2号,2025 年招生计划为8个班,面向市内三区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时实行电脑派位录取。

市内三区初中招生工作进程

4月中旬,市内三区发布义务教育招生工作方案

4月18日(星期五)至4月24日(星期四),在市内三区以外小学就读、需回市内三区初中就读的学生,在崂山区以外小学就读、需回崂山区参加青岛实验初中(四区班)招生的学生,登录“爱山东”APP或青岛市教育局官方网站报名,进行资格审查,4月26日查询资格审查结果。

5月2日(星期五)至5月9日(星期五),市内三区公办、民办初中采取网上志愿填报。符合报名条件的小学毕业生家长可登录“爱山东”APP 或青岛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填报志愿。

5月24日(星期六),青岛实验初中(三区班)、青岛实验初中(四区班 )、青岛三十七中招生录取。

5月31日(星期六)-6月13日(星期五),青岛大学附属中学、青岛三十九中、青岛实验初中(市南中片班)等局属学校、区(市)所属公办初中、民办初中招生录取。

义务教育招生的其他安排,以新闻发布会后公布的招生文件为准。

第三部分:普通高中招生

2025年,全市初中毕业生约9.3万人。根据国家、省有关要求,全市将有序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普通高中招生继续实行自主招生、统一录取一体的中考招生模式:局属公办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继续实行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按照自主招生计划 1:1 比例确定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学生名单。

2025年中考时间安排

实验操作考试时间为4月7日(星期一)至13日(星期日);

艺术、信息科技考试时间为4月14日(星期一)至17日(星期四);

英语口语和听力考试时间为4月19日(星期六)至20日(星期日);

体育与健康目标效果测试时间为4月21日(星期一)至25日(星期五);

局属公办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统一笔试时间为5月16日(星期五),面试时间为5月18日(星期日);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八年级、九年级)笔试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 13 日(星期五)至16日(星期一)。因2025年道德与法治学科使用省级统一命题,考试时间调整为6月13日(星期五)下午4:30-6:00,卷面原始分值为100分,计入第一组合时按照 80%比例折算;其他学科试题仍由市级命制。

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调整

随着四区、高新区初中毕业生的增加,局属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在 2024年基础上增加 32个班合计1530人。

青岛一中、青岛九中分别增加榉林校区(延安三路81号,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礼贤校区(上海路7号,青岛九中外迁前办学地址)办学。青岛一中榉林校区计划招生6个班,其中4个自招班、2个普通班,2025年9月至2026年7月借用青岛一中市南分校(市南区琴岛学校,市南区四川路1号)过渡办学:青岛九中礼贤校区计划招生6个班,4个自招班、2个普通班。

青岛二中分校、青岛三中、青岛九中、青岛十六中、青岛十九中、青岛三十九中、青岛六十七中、青岛艺校、平度师范学校等10所学校,挖潜增加14个班。详见新闻发布会后公布的招生文件。

确定办学质量好、社会认可度高的2所民办高中设立6个公办普通班。其中,青岛海山学校设立2个班,青岛杜威实验学校设立4个班。公办普通班学费和住宿费执行公办学校标准,学生餐费、校服费等执行民办班标准。

第四部分:职业学校招生

2025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总招生计划为3.9万人5月中旬,各中职学校招生简章将在市招生考试院、各学校微信公众号同步发布。8月1日,全市中职学校录取结束。今年,在保持中职招生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将更加关注给孩子更多样的选择、更适合的道路,重点推进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中职学校共设置8种招生类型

目前,全市中职学校招生类型分为:中职与本科“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简称“3+4”本科)招生、高水平中职学校联合高职院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简称“五年制高职”)招生、三二连读招生、五年一贯制培养、职普融通实验班(中职学籍,三年制)招生、新型职普融通实验班(注册中职学籍,在对口的普高上学,三年制)招生以及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部分中职学校开展综合高中试点(普高学籍,在中职就读)。方便学生和家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重点推进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

今年青岛市在保持总体招生计划稳定的同时,申报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1万余个,比去年增加2000余个,方便学生家门口读高职。三二连读、五年一贯制的招生计划数,有所减少,以上招生具体数量以省教育厅批复为准。

坚持实行职业学校招生录取后不退档、不改录政策

从2021年开始,职业学校招生录取后不再允许退档和改录,有效规范了中职学校的招生秩序,今年继续实行该政策。报名过程中,允许学生在进行分数带志愿填报时调整原报考职业学校志愿,给家长和学生留出了充足的考虑时间和志愿调整时间。如果考生本人被录取后,在规定时间内不到录取学校报到注册,将视作考生自愿放弃录取资格,同时也不能被青岛市其他高中段学校所录取。

第五部分:关于中考命题的变化

2025年,道德与法治学科使用省级统一命题,其他学科试题仍由市级命制。

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以“立德树人、两考合一、引导教学”为根本原则,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2022版)确定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坚持素养立意,巩固“双减”成效,强化考试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化试题内容和呈现形式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不出偏题、怪题和超出课程标准的难题;注重对实践应用和思维方法的考查,合理创设试题情境,减少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性题目,适当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比例;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体现新课标理念,促进“教-学-评”有效衔接。

为推进落实《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从2026 年起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科技机考试题编程语言全部使用“Python 语言”,操作技能版块取消对“Word”及“Excel、PowerPoint二选一”考查,相关考试内容改为“数据处理(WPS 表格 )”与“演示文稿制作(WPS 演示)”二选一,加强对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相关基础内容的考查。

第六部分:青少年校园足球招生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校园足球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青少年足球人才选拔机制,加快完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水平,经遴选推荐、教育部评审批复,2024 年青岛市承担了全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这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3〕31号)等文件精神,青岛市探索建立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的“一条龙”升学保障体系,遴选6所小学、3所初中和1所高中作为试点学校,组建足球特色班。2025年的具体招生工作如下:

试点高中和试点初中:面向全市应届毕业生进行足球特色班招生,每所学校招收1个足球特色班,单独编班,每班人数原则上不少于40人。报考足球特色班的学生只能选择报考一所学校,被足球特色班公示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其他录取环节。

试点小学:面向全市现在三年级(秋季开学四年级)的学生进行足球特色班招生,每所学校招收1个足球特色班,单独编班,每班人数原则上不少于35人。报考足球特色班的学生只能选择报考一所学校,被足球特色班公示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其他录取环节。

上述承担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任务的初中和高中学校,自2025年起不再招收足球后备人才。其他招收足球后备人才的学校,按照批准的招生计划继续招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