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张毓晨 宛琼
从南宋便民粮仓到章太炎故居,再到双创青年聚集的“良仓”,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作为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的创新策源地,集聚了一群更年轻、更国际、更有活力的青年居民,辖区户籍人口约6.8万人,流动人口约15.6万人,其中60%以上为青年人。然而,大量涌入的新杭州人、不同群体的生活习惯、地域文化的差距、业主租户矛盾和小区服务品质等治理暗礁,也给仓前街道的基层治理带来了不小挑战。

仓前街道依托全区开展“幸福红立方”工程的契机,以不同群体画像的类同性和不同性为基础,有效结合辖区枢纽型服务治理中心辐射范围,将属地10个社区划分为“和合万家”“科创未来”“产居梦想”3大片区,因地制宜推进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共治,加强来杭群体和本地居民的融合融入,着力以组织体系变革推动基层治理提效。

锚定“注意力”
在碎片化治理场域中切准居民需求
社区工作,根本上是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如何让社区“注意力”始终聚焦于矛盾诉求的“治理接点”上,以党组织统合碎片力量、链接内外资源,是提升党建引领三方协同效能的幸福密码。

万和社区是2023年新成立的社区,下辖2个商品房小区,新杭州人占80%以上。由于是新设社区,服务配套设施相对缺乏,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也较少。70多岁的吴阿姨喜爱打乒乓球,但“以前要到几公里外去打球”。
这种现实堵点与群众诉求的落差,如何化解?
“服务的方式要让大家自己来定”,万和社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大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发动社工、楼长、物业、志愿者“四支队伍”,走家串户收集居民对如何开展公共服务的想法,同步开通线上民意征集通道,让大家畅所欲言。
“没有的空间到底从哪里来”,在每月的“业主开放日”上,社区党组织牵头业委会、物业等多方成立研判小组,核算小区多年来的收支情况和公共资产,围绕服务空间从哪里来、如何设置、如何运营等问题,开展多次讨论。

“征询居民意见分歧较大怎么办”,万和社区党组织做实多轮征询机制,首轮面向新老居民代表“挑刺”,二轮吸收群众“吐槽点”变为方案“得分点”,三轮内联外引优质资源形成方案。之后,社区创造性采用“空间置换+业态重组”的模式,将原先零散在各处的社区空间化零为整,改造为“果岭·幸福满仓”综合体,涵盖党群服务、便民超市、托育中心、共享书房等多元场景,并面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
如今,“和合万家”片区已经实现从“点上开花”向“面上结果”的转变,居民们都能在“一刻钟”内感受到时光与生活带来的惬意。这里,一件件“幸福小事”,正在不断落地。
“一个人”到“一群人”
创新三方协同“新young本”
大城市青年往往容易被贴上“边界感”“社恐”“孤独感”等标签,但是更多的年轻人们或许只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平台才不愿意“走出家门、走进社区”。
在仓前街道“科创未来”片区的西溪丽晶居小区,青年群体占比近70%,平均年龄仅32岁,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近10%。他们不仅以蓬勃的朝气推动城市发展,也是社区众智共创、共建共享的一支重要力量。

走进向往社区丽晶居小区的楼道,“愿不愿建设社区”“你心中的向往社区”等亲切互动成为了入住年轻人们对社区的“第一印象”,社区党组织通过一次次“寻人启事”来招募小区里渴望社交、乐于奉献的青年伙伴。
“我们手里的力量有限,处处面临人手紧张的情况,而小区居民以青年为主,他们大多文化素质较高、专业能力较强。”向往社区党组织书记说道,“只要我们搭好桥梁、搭好舞台,我们就能收获一群懂生活、高活力的‘治理搭子’。”
向往社区以“从一个人住,到一群人共同生活”为目标,构建党建引领“3+N”协同运转机制,在原有“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三方架构上,面向青年住户招募了23位“共创主理人”,并贴合青年特长设置了技术宅、社交官、艺术师等多种达人角色,推动从“管理对象”到“治理主体”的转变。

在小区消防登高面改造过程中,由于业主们对绿化调整的审美争议,消防隐患整改工作一度陷入停滞。面对两难困境,社区启动“招募令”,由具有建筑、法律、消防等技术背景的青年业主出面,一方面与社区、业委会、物业紧密协作,在兼顾“安全”“美观”“便利”要求的基础上共同商讨整改方案。另一方面,邀请业主代表作为监督者,及时做好居民意见收集和协同沟通。最终,社区通过“主理人专业建议+三方民主协商”的模式,敲定出各方一致认同结果,形成了“青年力量赋能小区治理”新范式。
“围墙内”迈向“街面上”
守护烟火气下的营商环境
既有“高科技”也要“烟火气”,是当代年轻人对理想生活的期盼。仓前街道聚焦辖区青年就业者的需求实际,推动物业治理、街区治理供需对接、资源互补,合力打造“家门口”的夜间活力。

舒心夜市位于仓前街道舒心路,靠近文一西路,附近写字楼多,是仓前6万上班族的必经之地,周边年轻居民夜生活需求大、消费力强,各类流动摊贩常聚集于此。在此背景下,仓前街道联动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化资源整合型党建联建,通过住宅小区、沿街商户、结对单位共建,创新以“点位证”为核心的监管模式,为摊主共同发放“身份证”,一改过去“摊贩打游击、马路变市场”的刻板印象。
“这里的夜市氛围很好,每个摊主之间就像一家人一样,管理方就像个大家长会帮忙协调解决很多问题。”在舒心夜市的一位摊主说道。仓前街道正谋划推动“活力街区全量服务一张图”建设,将537家街区商户等纳入对象主体,通过四色“加码”提升管理水平,探索以数字手段养成街区文明养成体系。

楼宇企业也是仓前街道党建联建的重点对象,仓前街道通过与辖区内申昊科技等科创企业合作,构建全链条、全流程、全场景的“AI伙伴”赋能治理体系,打造巡逻机器人、机器狗队伍,不仅能够自主行走、爬坡、喊话,还配备了医疗箱、灭火器、高清摄像头及音响设备,能够在应急处置和日常巡逻等场景中灵活运用,让居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接下来,仓前街道将坚持以“幸福红立方”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共治,实现以片区融合型治理激扬众创活力,加快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